零時以後 黃瑞田
本篇小說榮獲臺灣省教育廳小說創作獎
刊載於1970年8月4日中華日報副刊
夜,寧靜得像一幅畫;夜,寂寞得像一朵沒有人品賞的花;夜,像在釣線上的鉛,深沉於湛綠的潭底……。
死神都用長肉墊的腳尖走著粘膩的血路,無聲無息的把亮晃晃的長劍架在
每個人的後頸。
李建生慵懶的躺在坐臥兩用的沙發上假寐,葉炳源翹起雙腿坐在茶几旁邊
吞雲吐霧,沒有一絲絲的風會從門窗透進來吹散繚繞室內的煙霧。
零時以後 黃瑞田
本篇小說榮獲臺灣省教育廳小說創作獎
刊載於1970年8月4日中華日報副刊
夜,寧靜得像一幅畫;夜,寂寞得像一朵沒有人品賞的花;夜,像在釣線上的鉛,深沉於湛綠的潭底……。
死神都用長肉墊的腳尖走著粘膩的血路,無聲無息的把亮晃晃的長劍架在
每個人的後頸。
李建生慵懶的躺在坐臥兩用的沙發上假寐,葉炳源翹起雙腿坐在茶几旁邊
吞雲吐霧,沒有一絲絲的風會從門窗透進來吹散繚繞室內的煙霧。
水災 黄瑞田
本篇小說發表於民國60年6月14、15日中央日報副刊
清晨五點鐘,床頭的鬧鐘叮鈴叮鈴的響著,李阿足敏感的睜開眼睛,粉紅色的壁燈熄了,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黑 ; 鬧鐘的響聲逐漸地和緩,李阿足才聽到淅瀝的雨聲仍然繞著茅屋轉個不停 ; 昨晚咻呼咻呼的風聲已經靜止了。這陣颱風過境挾來的豪雨,從昨天早晨下到現在還沒有停歇的跡象。
李阿足側身撫摸睡在身旁的三歲兒子陳幼敏的額角,陳幼敏並沒有被鬧鐘刺耳的聲音的聲音吵醒,睡得正甜 ; 昨晚李阿足的丈夫陳正秦在警局裏待命,準備隨時展開救災的工作,沒有回來探望居住在漥地的妻子和兒女。
大腹便便的李月足將在這個月臨盆,她吃力的坐起來,掀開蚊帳,雙腳探下來,一陣水冷從脚掌往上侵襲,她忙將雙脚縮回床上。
李阿足心裏有些著慌,意識紛亂的思索著:「房子積水了。停電。水災。啊!幼麗在小床上睡覺……」
李阿足撩起睡袍,溜下床,水深及膝,她首先將窗帘拉開,讓微弱的光亮透進來,呈現在眼前的是幾塊孩子的積木和數隻拖鞋在水上漂浮晃盪;她把視線投向陰暗的牆角的小木床,然後焦急的涉水走過去。
評介《魂斷威尼斯》 黃瑞田
本文發表於民國63年11月5~6日台灣時報副刊
書名:《魂斷威尼斯》
作者:托瑪斯曼
出版:志文出版社
一九二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在他的每一部作品裏,自始至終流露出個人主義的思想,暗示著人類的危機是根源於社會秩序是否能維持。他批評社會現況,也藉著藝術家的精神境界挖掘社會的病根,
說明了普通市民和藝術家之間的實際與理想的衝突,並且希望能够從中澄清市民的觀念。他寄望每一個市民都能够擺脫現實的利誘而追求生命過程中對於藝術的尊崇,他認清了自己,也爲市民們劃定文明的界域,並且告訴市民在現實與理想的搏鬥過程中,他們的命運將如何?
探訪《靜靜的山林》 黃瑞田
本文發表於1981年1月1日《民眾日報》副刊
書名:《靜靜的山林》
作者:蔡文章
出版:林白出版社
初版:民國66年2月1日
散文是詩和小說的橋樑,詩和小說是散文的兩岸。什麼是「散文」呢?
廣義的說:凡是不用對仗、押韻而寫成的文章,都是散文,所以小說、戲曲、學術專論,甚至連法律條文都是散文;小說是一種敘述(並非敘事)文體,戲曲也是,學術專論更不例外。
評介《書與你》 黃瑞田
本文發表於民國62年12月5日出版的《新文藝》月刊213期
書名:《書與你》 ( Books and you )
作者:毛姆 ( W. S. Maugharn, 1974—1965)
翻譯:方瑜
出版:志文出版社印行
民國62年9月初版
評介《尼金斯基日記》 黃瑞田
(本文發表於《青溪》月刊 第77期
民國62年11月1日出版)
原書名:The diary of Vaslav Nijinaky
譯者:陳瑞獻、郝小菲
出版者:大林書店
一八九○年二月二十八日,俄國南部的基輔(Kiey)降生了一位舞蹈奇才,他的名字叫做瓦士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他的雙親是波蘭人,而且都是舞蹈家,在他出生前一個小時,他的母親艾利羅娜.貝利達(Eleanora Bereda)還在舞台上表演,因此,他成爲一個道地的「舞台孩子」,三歲時,就上台表演水手,過了幾年,他的父親湯瑪士.尼金斯基( Thomas Nijinsky)就放棄了家庭責任,他的母親祇好茹苦含辛的負起養育子女的重擔。瓦士拉夫‧尼金斯基十歲時,進入聖・彼得堡的帝國芭蕾學校 (Imperial School),因爲過度頑皮,用彈弓射中老師的眼睛,被迫休學,在家裏看見母親因債務告貸無門,就決心用功學習舞蹈;復學後,果然進步神速。他在一次腾空練習時負傷,與死神掙扎了三個月;又有一次,被一位妒嫉的同學用鐵架打了五天,但,他仍舊逃過了鬼門關。
我看蔣玉嬋的《採風樓頭》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民國64年4月2日台灣時報副刊
書名:採風樓頭
作者:蔣玉嬋
出版者:勝夫書局
民國64年4月出版
散文是最大衆化的文體,喜歡的人多,從事創作的人也不少。寫一篇通順的散文很容易,但是,要寫得好就不簡單了。
一篇好的散文,必須具備下列缺一不可的三大要素:一是活鮮鮮的語言,一是眞眞實實的情感,一是美化的意象。
《雷龍沙普》序 黃瑞田
書名:《雷龍沙普》
作者:王麗秋
富春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1992年5月第一版
富春文化事業公司總經理邱各容先生,在電話中告訴我,他對於台灣兒童文學發展即將出現作者斷層的現象感到憂心,老一輩的陸陸續續停筆,新一代的卻遲遲不上場,長此下去,台灣的兒童文學界可能要後繼無人。邱先生有鑑於此,對於新進兒童文學創作者特別重視,只要作品水準高,他所主持的富春文化事業公司,願意不計盈虧協助出版單行本。《雷龍沙普》作者王麗秋小姐,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被富春文化事業公司發掘出來的兒童文學新進作家。
我有幸優先拜讀王麗秋的童話創作集《雷龍沙普》,覺得王麗秋一點兒也不像「新進」作家,因爲,王麗秋並無創作規律生澀的現象。例如:作為書名的「雷龍沙普」,是一篇「擬人化的童話」,寫活了龐大身軀的雷龍心胸狹小,以及其他弱小動物對生存環境的共識,主人公體型的大、小以及强、弱的對比,頗富幻想趣味,也反映出現實生活共生共榮的重要性。又如:「我是小超人」,是屬於「超人化的童話」,將和平、正義、善良、勇敢、幸福、愛心、智慧、奉獻等抽象的概念,加以人格化,或由主人公以超越凡人的勇氣及想法去實踐,王麗秋小姐在這一篇作品中,找到了「超人化童話」的創作方向,值得讚許。另外的兩個例子,「鬧龍燈」和「包粽子」,是類似民間故事的「知識童話」;所謂「知識童話」,或稱為「科學童話」,故事情節必須依據正確的科學理論,或是逼真的社會情況,以及固有的傳說來撰寫,使讀者通過閱讀活動了解該篇作品所要表達的概念,以及基本知識,從而增進對於研究科學世界或是社會生活的發展認識,有濃厚的興趣。
讀《新世紀之旅》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民國62年4月號《新文藝月刊》
阿波羅十七號太空船,已於近月結束探月的旅程,使人類一連串的探月艱鉅任務暫告一段落;人類在科學上的成就,又要翻開新的一頁,可是這一頁只不過是一九七二年的一頁,如果我們把時間和空間移向未來的五十年──西元二〇二〇年,站在人文的立場反觀現世,並且加以比較,將會有多大的差距呢?
黄海先生就是在這個假設的前提之下,「根據科學界所預示的生物學革命及其他科學創建的新世界作一幻想性的描繪」,換句話說,他將哲學和科學揉合,加以戲劇化,寫成了一連串的富有科學意味的小說,他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開拓文藝創作的領域,另一方面是要提醒文藝作家在創作過程中,「應具備哲學家的深思與科學家的睿智」,不要摒棄無人性無感情的科學題材,甚至恐懼科學的產物所發揮的機械能取代了人類先天的體能,而使生活喪失了人類的性情,並且強調文藝作家必須「向更深、更遠、更廣的境界探究而去」。
民國五十八年底,黃海就出版過一本《一〇一〇一年》科學小說集,在這本書當中,前五篇是寫「流浪者一號」太空船的故事,作者將事件及人物放置在八十世紀以後的宇宙深處來回顧二十世紀人類的幼稚與無知,本月初,也就是《一〇一〇一年》出版後的第三年,他又自費推出了一部《新世紀之旅》,出版後慨然送五百本給科學月刊分贈訂戶,另外,還在中國書城分贈讀者達三百册,這種對科學及文藝的赤誠,實爲文壇上的創舉,也令人敬佩不已。
《新世紀之旅》所討論的範圍,較之《一〇一〇一年》更爲廣泛,無論是宗教、政治、交通、思想,都從現在發展中的科學觀念延伸過去,與當前的生活方式並不脫節,雖然作者所構想的五十年後人類社會的狀況,實在太過虛玄,但是讀者也不能斷定沒有可能成爲事實。另外,我們可以把二〇二〇年視爲一種未來的代號,並無確切時間。這是我們讀《新世紀之旅》首先應該確立的態度,亦卽介乎肯定與否定之間的存疑態度。
《新世紀之旅》收錄了十一篇小說,一篇論文,現在就將作者各篇作品的重心,做綜合性的介紹,並將個人研讀的心得,羼入其中。
依據科學實驗,動物死了以後,可在四分鐘之內接受低溫冷凍,等待將來醫學更爲發達時再加以救治;作者筆下的魏凌非,在三十歲(一九七〇年)時,受不了重大的刺激,心臟麻痺而死,迅卽接受冷凍,在五十年後解凍救治復活,這五十年對他來說彷如昨日,他的容貌沒有改變,依然是三十歲時的老樣子,而事實上他的愛人黛凡已是六十六歲的白髮女人,甚至他的兒子看起來也比他還老;魏凌非的記憶中,祗有一九七〇年以前的印象,他的思想也落後了五十年,他的行動與想法,就與當前社會人格格不入;汽車藉着地面效應器,離地幾寸而飛行;警察機關成爲預防犯罪的中心,不是着重偵破案件,對於犯人並不處以徒刑,而設法矯治犯人的心智毛病;世界再也沒有國家之分,大家都是地球人,成爲大同世界;英國產煤豐富,十九世紀爲蒸氣機的天下,所以成為英國的世紀;二十世紀動能的來源爲原子能和石油,資源豐富的美國因而領導二十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