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文藝創作‧小說評論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評介《魂斷威尼斯》   黃瑞田

本文發表於民國63年11月5~6日台灣時報副刊

 

書名:《魂斷威尼斯》

作者:托瑪斯曼

出版:志文出版社

 /tmp/phpmd3c4T  

一九二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在他的每一部作品裏,自始至終流露出個人主義的思想,暗示著人類的危機是根源於社會秩序是否能維持。他批評社會現況,也藉著藝術家的精神境界挖掘社會的病根,
說明了普通市民和藝術家之間的實際與理想的衝突,並且希望能够從中澄清市民的觀念。他寄望每一個市民都能够擺脫現實的利誘而追求生命過程中對於藝術的尊崇,他認清了自己,也爲市民們劃定文明的界域,並且告訴市民在現實與理想的搏鬥過程中,他們的命運將如何?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介《銀河迷航記》   黃瑞田

本文發表於民國65917日中央日報副刊

 

書名:《銀河迷航記》

作者:黃海

出版:知識系統出版社

日期:198591

銀河迷航記 全文線上閱讀

 

/tmp/phpQDPZQ3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評介《尼金斯基日記》 黃瑞田

 (本文發表於《青溪》月刊  77

民國62111出版)

 

原書名:The diary of Vaslav Nijinaky

譯者:陳瑞獻、郝小菲

出版者:大林書店

 /tmp/phpc438AV  

/tmp/phpz7w23s  

一八九年二月二十八日,俄國南部的基輔(Kiey)降生了一位舞蹈奇才,他的名字叫做瓦士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他的雙親是波蘭人,而且都是舞蹈家,在他出生前一個小時,他的母親艾利羅娜.貝利達(Eleanora Bereda)還在舞台上表演,因此,他成爲一個道地的「舞台孩子」,三歲時,就上台表演水手,過了幾年,他的父親湯瑪士.尼金斯基( Thomas Nijinsky)就放棄了家庭責任,他的母親祇好茹苦含辛的負起養育子女的重擔。瓦士拉夫尼金斯基十歲時,進入聖・彼得堡的帝國芭蕾學校 (Imperial School),因爲過度頑皮,用彈弓射中老師的眼睛,被迫休學,在家裏看見母親因債務告貸無門,就決心用功學習舞蹈;復學後,果然進步神速。他在一次腾空練習時負傷,與死神掙扎了三個月;又有一次,被一位妒嫉的同學用鐵架打了五天,但,他仍舊逃過了鬼門關。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讀《新世紀之旅》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民國624月號《新文藝月刊》

  
阿波羅十七號太空船,已於近月結束探月的旅程,使人類一連串的探月艱鉅任務暫告一段落;人類在科學上的成就,又要翻開新的一頁,可是這一頁只不過是一九七二年的一頁,如果我們把時間和空間移向未來的五十年──西元二〇二〇年,站在人文的立場反觀現世,並且加以比較,將會有多大的差距呢?

/tmp/php6HNmF4/tmp/phpH8OCyH/tmp/php2Q1V9s  
  
黄海先生就是在這個假設的前提之下,「根據科學界所預示的生物學革命及其他科學創建的新世界作一幻想性的描繪」,換句話說,他將哲學和科學揉合,加以戲劇化,寫成了一連串的富有科學意味的小說,他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開拓文藝創作的領域,另一方面是要提醒文藝作家在創作過程中,「應具備哲學家的深思與科學家的睿智」,不要摒棄無人性無感情的科學題材,甚至恐懼科學的產物所發揮的機械能取代了人類先天的體能,而使生活喪失了人類的性情,並且強調文藝作家必須「向更深、更遠、更廣的境界探究而去」。
    
民國五十八年底,黃海就出版過一本《一〇一〇一年》科學小說集,在這本書當中,前五篇是寫「流浪者一號」太空船的故事,作者將事件及人物放置在八十世紀以後的宇宙深處來回顧二十世紀人類的幼稚與無知,本月初,也就是《一〇一〇一年》出版後的第三年,他又自費推出了一部《新世紀之旅》,出版後慨然送五百本給科學月刊分贈訂戶,另外,還在中國書城分贈讀者達三百册,這種對科學及文藝的赤誠,實爲文壇上的創舉,也令人敬佩不已。
  
《新世紀之旅》所討論的範圍,較之《一〇一〇一年》更爲廣泛,無論是宗教、政治、交通、思想,都從現在發展中的科學觀念延伸過去,與當前的生活方式並不脫節,雖然作者所構想的五十年後人類社會的狀況,實在太過虛玄,但是讀者也不能斷定沒有可能成爲事實。另外,我們可以把二〇二〇年視爲一種未來的代號,並無確切時間。這是我們讀《新世紀之旅》首先應該確立的態度,亦卽介乎肯定與否定之間的存疑態度。
  
《新世紀之旅》收錄了十一篇小說,一篇論文,現在就將作者各篇作品的重心,做綜合性的介紹,並將個人研讀的心得,羼入其中。
  
依據科學實驗,動物死了以後,可在四分鐘之內接受低溫冷凍,等待將來醫學更爲發達時再加以救治;作者筆下的魏凌非,在三十歲(一九七〇年)時,受不了重大的刺激,心臟麻痺而死,迅卽接受冷凍,在五十年後解凍救治復活,這五十年對他來說彷如昨日,他的容貌沒有改變,依然是三十歲時的老樣子,而事實上他的愛人黛凡已是六十六歲的白髮女人,甚至他的兒子看起來也比他還老;魏凌非的記憶中,祗有一九七〇年以前的印象,他的思想也落後了五十年,他的行動與想法,就與當前社會人格格不入;汽車藉着地面效應器,離地幾寸而飛行;警察機關成爲預防犯罪的中心,不是着重偵破案件,對於犯人並不處以徒刑,而設法矯治犯人的心智毛病;世界再也沒有國家之分,大家都是地球人,成爲大同世界;英國產煤豐富,十九世紀爲蒸氣機的天下,所以成為英國的世紀;二十世紀動能的來源爲原子能和石油,資源豐富的美國因而領導二十世紀。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讀《一一年有感》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民國58年12月30~31日青年戰士報新文藝副刊)

 

這是我18歲那年寫的讀後感,當時用筆名「儒凱」發表。這篇讀後感刊登之後,就收到青年戰士報副刊室轉來黃海的感謝信,從此我們結為知己至交,迄今已五十餘年。

 

讀《一〇一〇一年》有感    黃瑞田

書名:《一〇一〇一年》

作者:黄海

出版者:僑聯出版社

 /tmp/phpdEI0Oa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碾玉觀音〉道德、哲理的分析   黃瑞田 


 


    〈碾玉觀音〉是宋人話本的代表作品,是一篇以平民為主角的人鬼戀小說,故事主軸是女主角璩秀秀追求愛情的心志堅定不移,冒著生命的危險,與所愛的人崔寧遠走他鄉成親,卻仍逃不過郡王手下郭排軍的追捕,被抓回王府活活打死,埋在後花園。而後璩秀秀以鬼身與崔寧在建康居住,崔寧在璩秀秀的要求下,把丈人、丈母接來同住,崔寧一直不知道璩秀秀與丈人、丈母都是鬼身。璩秀秀並藉機復仇,卻也洩露了鬼身的秘密,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也把崔寧的魂魄揪了去,和她的父母一塊兒做鬼去了。


    在這篇小說裡,璩秀秀刺繡的工夫很好,崔寧是個巧手玉匠,兩人是素人藝術家;然而兩人的個性卻有極大的差距:璩秀秀心思細膩、執著,工於心計;崔寧則心思單純、憨厚,耿直不阿,所以他的命運一直被璩秀秀所操縱、玩弄。但是,璩秀秀只不過是個平民女子,她的命運又受到郡王的掌控、操弄,可是,她都寧死不屈,死後還來人間復仇,並把崔寧揪到陰間同住,她對愛的態度堅決,至死不渝,手段更是激烈,令人驚心。然而,不可否認的,璩秀秀與崔寧的愛情故事,是非常浪漫的,她的心思深不可測,泰因(Taine)在一八六三年出版的《英國文學史》卷四第一四○頁說:「就是一些隱密的情感,常常是邪惡的,普通是庸俗的,永遠是盲目的,在我們的內心裡抖顫激盪著,外表罩著一層體面與理性以為遮掩;我們自以為領導感情,而實則為他們所領導;我們自以為我們的舉動是自主的,實則它們才是自主的。」璩秀秀就是被感情而領導,她因為感情問題而被活埋,也為了維繫與崔寧的姻緣,而害死了崔寧,她的佔有慾空前絕後。這篇小說的結局,也留下了一個疑問:愛情能不能跨越生與死而存在?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女性主義觀點看〈碾玉觀音〉黃瑞田

 

前言

 

     上帝是歐美民族的「天父」,主宰萬物。西方女權主義學者認為上帝在創造人類時,就有父權的心態,《聖經》第二章第十九節記載著上帝創造萬物的情景,可以證明這個論點:

 

      上帝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的心理分析 黃瑞田



            


              前言


    白蛇傳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傳奇故事之一,它的情節是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逐步增添、豐富的,它流傳的方式,有口傳、書面及戲劇演出,其中口傳及戲劇演出最容易發生變異。書面的資料主要包括了傳奇小說、寶卷及劇本。劇本又因時代不同、地域有別,而有不同的形式及內容,有馬頭調、八角鼓、鼓子詞、鼓詞、子弟書、小曲、南詞、灘簧、南北曲等等。從清代中葉到近代的各種地方戲劇裡,都有白蛇傳的傳統劇目,如昆劇、京戲、川劇、秦腔、徽劇、豫劇、湘劇、晉劇、越劇等,其中如〈盜仙草〉、〈金山寺〉、〈斷橋〉,這些劇目在戲曲舞台上演出,歷久不衰。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子〉神話──原型的分析  黃瑞田


 


神話──原型的理論


       原型(archetype)一詞最早出現在猶太人斐洛談到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時使用的。「原型」這個詞就是柏拉圖哲學中的「形式」,是指事物的理念來源。[1]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兒子的大玩偶〉的新歷史主義批評  黃瑞田


 


  前言


〈兒子的大玩偶〉是黃春明作品被談論最多的一篇,這篇故事的主線是寫坤樹和妻子阿珠的衝突、誤會和最後的和解,這件事發生在坤樹做廣告人後一年,因為他們的兒子阿龍已經被阿珠背著了。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