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正賢著《姓名大師換你做》代序 黃瑞田
受囑託寫序,有「非我領域」的困擾,例如這篇代序,容易使人以為我也精通命理,我不是,因為我不懂怎麼排命盤,也看不懂堪輿羅庚。
〈莊正賢著:《姓名大師換你做》〉代序黃瑞田
我接觸姓名學,是在民國六十五年初,當時,是為了要親自為孩子取個好名字。那時候我深信人的一生,必定「名實相副」,所以有好的名字,就會有萬事如意的一生。這個信念始於民國六十年左右,「帽子歌后」鳳飛飛取藝名的傳聞。
鳳飛飛本名林秋鸞,民國五十年代中期以本名步入歌壇,一直無法出人頭地,就去請教一位頗有名氣的命理大師,這位大師認為問題出在「林秋鸞」三個字給人蕭瑟悲悽的意象。試想:在秋天,孤鸞站在落了葉的枝椏上,拉長聲音鳴叫,是何等的悽惻悲涼!牠的命運, 必然多舛。於是,大師為她取藝名「鳳飛飛」,象徵這隻孤鸞能够「飛上枝頭變鳳凰」。「飛飛」是形容「鳳凰比翼雙飛」,而「鳳」字拆開來看,是戴了后冠的鳥,因此,大師指點鳳飛飛日後在舞台上表演,一定要戴帽子。不到兩年工夫,鳳飛飛就在歌壇大紅大紫,獲得「帽子歌后」的美名。此後,許多在演藝界快要混不下去的藝人,紛紛請名師改名。
自古以來,人一出生,就必須「命名」,以有別於他人。從「命名」兩字來看,命運與名字是分不開的。荀子在《正名篇》說:「…..…凡同類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 (擬)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約名以相期也。」這段話引用到姓名學來說,是指名字與命運有密切關連,期望一個人有好的運勢,就必須要有好的名字來相匹配。
孔子《論語 · 子路篇》中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句話雖然是指從政的人必須先確立名分關係,而後才能上下各司其職,各舉其事。但若就姓名學來說,一個人的名字取得不好,不僅别人叫得不順口,也會影響這個人一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