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寫竹.文與可畫竹


                                     黃瑞田


一、前言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自號 東坡 居士,眉州眉山人。嘉祐


二年(1057),當時他二十二歲,與弟弟同時中進士,那一年,歐


陽修讀到了蘇軾的作品,就驚歎的說:「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


出一頭地。」[1][MSOffice1] 


  蘇東坡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將,在散文、詩詞、書畫各個領域,


都有傑出的表現,他的文章汪洋恣意,在唐宋八大家中,與韓愈


被並譽為「韓潮蘇海」;他的詩歌豪邁雄渾,清新明快,後人概


括稱為「清雄」;他對於詞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的


前人,他摧毀了詞的狹隘藩籬,開創了風格豪放的新詞派,與辛


棄疾合稱為「蘇辛」。[2]


  蘇東坡詩初學劉禹錫,語多怨刺;中年所作的詩,受李白、杜


甫、韓愈、陶淵明的影響較多;晚年說明自己寫作詩文「大略如


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答謝民師書〉)蘇詩的藝術風格呈現多樣化,是因為他的創作的


主要源泉來自生活,尤其被貶、被放逐、顛沛流離中接近人民豐


富的生活,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他所處的北宋社會活生生的


一面。


 


二、蘇東坡寫竹


  蘇東坡一生仕途不順,尤其王安石變法,蘇東坡被捲進了反對設


法的浪潮中,所寫的詩文,被指控譏諷新法,在湖州被捕,史稱


「烏臺詩案」。此後,蘇東坡過著貶居的生活。熙寧六年,蘇東


坡到杭州寂照寺,拜訪於潛僧,暫宿於寺內的「綠筠軒」,寫了


一首〈於潛僧綠筠軒〉,說出自己的苦悶:


 


      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


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3]


 


  這首詩的前四句:在日常飲食中,可以窮得沒有肉食,馳赴可讓


居住的環境沒有竹子。沒有肉食,營養不良,會使人消瘦,但是


沒有竹會使人庸俗。後四句:人雖然消瘦了,可以再胖起來,仕


人庸俗了,就像得了無可救藥的死症。別人可能會笑我這樣說,


似乎很清高,看起來又很傻。若愛清高,卻又愛吃肉食,世間那


有這等不必修行,就可騎鶴升天的好事?


 


三、文與可畫竹


蘇軾貶謫的生活使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下層人民,在黃州,他與


魚樵雜處,與田父野老相從溪谷之間,對於貧苦農民的飢寒,更


是感同身受,因此百姓是他的朋友。他在〈東坡八首〉其七寫了


三個人,一個賣酒的,一個賣藥的,一個是他的表兄畫竹名家文


與可。有一天,文與可和妻子燒筍吃晚餐的時候,剛好收到蘇軾


的詩函,讀到其中的〈篔簹谷〉一詩,十分風趣,忍不住失笑,


噴飯滿桌。[4]


這首〈篔簹谷〉,內容如下:


 


    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5]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漢水上的竹子,像蓬草一樣,,既多又賤,


在砍除的時候,連竹筍都不放過。料想生活貧寒,又飢又饞的文


太守,會把渭水岸邊上千畝的竹子都吃進肚子裡。這首詩是說文


與可砍竹筍充飢,已非一日,吃進肚裡的的竹子不知有多少,可


能已有千畝之多。吃竹畫竹,文與可肚裡的竹子,似乎日益茁


壯,姿態千百種,所以,他常說畫竹必先「胸有成竹」,就是這


個道理。


文與可畫的竹子精妙無雙,文與可死後,蘇東坡在〈書晁補之所


藏文與可畫竹〉詩中說:


 


    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


   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


   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 


    莊周世無有,誰知此疑神。[6]


 


蘇東坡以「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是因為專心一意,以至


於在畫竹時,眼中只有竹子,看不見別人在眼前走來走去(見竹不


見人),不但看不見別人,視為像失了魂魄似的,忘了自己的存


在,把自己化身為竹子,因而所畫的竹子,不斷的推陳出新,不


沿襲舊套,讓人感覺清新無比。就如同古人莊周夢蝶,化身為


蝶,文與可連自己都分不清是竹子像自己,還是竹子像自己?畫


竹畫到了這種「身與竹化」的忘我境界,畫出來的竹子,當然與


眾不同,自成一家。[7]


文與可,是蘇東坡的表兄,本名文同,號笑笑生,梓州永泰人(


四川鹽亨東)人,北宋畫家,他熱愛竹子,並且長期觀察竹子的變


化,研究竹子的特點,所以善畫墨竹,首創深墨為面,淡墨為背


的畫法,後世學他畫竹的很多,稱為「湖州學派」。[8]


文與可歷任邛州、洋州等知州。熙寧八年秋季,他在洋州(仍陝西


洋縣)任職,修治洋川園池,在亭台樓閣中遍作題詠,蘇軾為了共


襄盛舉,和詩三十首以對,亦即燴炙人口的「和文與可洋川園池


三十首」,前面提到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就是其中之


一。以下所舉的數首蘇詩,更可以看出蘇東坡既寫園景,歷歷在


目,又寫人物,文與可的儀態舉止、生活情操,都躍然紙上。


 


                   湖橋


     朱欄畫柱照湖明,白葛烏紗曳履行。


    橋下龜魚晚無數,識君拄杖過橋聲。[9]


 


       這首詩寫的是文與可在「洋川園池」悠然漫步的


景,十分生動,仿佛文與可就在跟前。


      前兩句,朱紅色的欄杆,彩繪的廊柱,映入清澈


湖水中,文與可穿著便裝,戴著烏紗帽,拖曳著


鞋子,安閑的在散步。


       後兩句黃昏時,湖橋下無數的烏龜和魚兒在水裡


來游去,好像牠們已聽熟了文與可拄著柺杖過橋


聲音。


這首詩先寫出「洋川園池」靜態的一面,再寫出橋


上的人與橋下的魚互動的情景,也由無聲進入有


聲,讓整個畫面熱鬧起來。


   


                  霜筠亭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持秋風粉落時。[10]


 


這首詩前兩句:剛剛脫落筍殼的嫩竹,還不怎麼健


壯,不太能夠自己撐持,但是,看得出體態美好,


已經有耐寒的架勢與資質。


        後兩句:要看嚴霜來臨時凜然的意態,必須等


到秋風蕭瑟,竹節上的膚粉落掉,漸漸變成老竹的


時候。


        這首詩寫出了竹子成長的過程,都具有清高、


凜然的節操。


      


                  此君菴


寄語菴前抱節君,與君到處合相親。


寫真雖是文夫子,我亦真堂作記人。[11]


 


這首詩的大意是:我要告訴菴前的竹子,無論在哪兒,你我都是


親近的知己。因為,幫你們作畫的雖然是「墨君堂」的文與可,


而我卻是〈墨君堂記〉的作者啊!


       這首詩,蘇東坡將竹子擬人化,稱為「抱節君」喻為抱持節操


的人。詩中的「寫真」,是指繪寫人像,形神酷似,由於將竹子


擬為「抱竹君」,所以後面的畫竹,就替換為畫人物的「寫


真」。整首詩,可以看出蘇東坡愛竹,除了受文與可的影響之


外,竹子高風亮節的節操,也是他所要實踐及嚮往的。


        文與可被命知湖州,卻未到任而死。蘇東坡在〈書晁補之所


藏與可畫竹三首〉中的第二首,寫出了對文與可的懷念:


 


若人今已無,此竹寧復有。


那將春蚓筆,畫作風中柳。


君看斷崖上,瘦節蛟蛇走。


何時此霜竿,復入江湖手。[12]


                                                     


   這首詩的大意是:文與可已經去世了,怎麼可能有人能像他畫出


這樣傳神的竹子?奈何拿起拙劣的筆,卻把竹子畫成搖曳風中的


楊柳。你看看,在懸崖絕壁上的竹子,耐得住強風的吹拂,如同


蛟龍遊走,遒勁有力。什麼時候能夠砍下像那樣的霜竹當柺杖,


歸老江湖?


  四、結語


       蘇東坡不僅是文學家,也是書畫家,在政治上,是個守舊派,


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本文前言提到,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


白暢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寫的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


喻,部分詩篇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


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他的詞創出了豪放的風格,獨樹一


派,導致代影響很大;他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


真卿、楊凝式,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


蔡襄、黃庭堅、米芾等人,並稱「宋四家」;他向文與可學畫


竹,也喜歡畫枯木怪石,他主張作畫要「神似」、「純真」,認


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對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的畫作,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從蘇東坡與文與可交往期間的詩作裡,可以看出蘇東坡對於


竹子的鍾愛,實在不亞於文與可;竹子高潔的形象,更是蘇東坡


所師法;使得後人看到在寒風中飄搖的勁竹,就想起了蘇東坡的


晚景,令人不勝噓唏。


                       參考書目


1.      徐續選注:《蘇軾詩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06


     月二版)


2.      張淑瓊主編:《唐宋詞新賞6─蘇軾》(台北市:地球出版社,


     民國791月初版)


3.      范軍著:《蘇東坡的人生哲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19991月初版四刷)


4.      吳餘鎬編著:《古典詩入門》(台南市:大孚書局,20006


     初版四刷)


5.      王帆主編:《少兒圖解學古詩》,(吉林:長春出版社,1991


     )


6.        建.康金聲選注:《古代田園詩注析》,(山西:山西人民


     出版社,1989)


7.      寧業高.莘建礎選注:《古代少年兒主詩文選注》,(北京:書


     目文獻出版社,1987)


8.  寧選注:《幼讀古代田園詩百首》,(河南:中原農民出版


   社,1990)


 








[1] 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06月二


     版),頁3




[2] 參閱張淑瓊主編:《唐宋詞新賞6─蘇軾》(台北市:地球出版社,民國79


    1月初版),頁1




[3]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頁52




[4]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前言〉,頁10




[5]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頁76




[6]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頁169




[7]參閱范軍著:《蘇東坡的人生哲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19991


    月初版四刷),頁328329




[8]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頁75




[9] 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頁75




[10]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頁76




[11]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頁77




[12]參閱徐續選注:《蘇軾詩選》,頁1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瑞田 的頭像
    黃瑞田

    黃瑞田寫作部落格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