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情境作文教學新探     黃瑞田


           本文收錄於桂文亞主編《基測作文優必勝》(台北市:聯合報社,


           20071月出版),頁 231238


 


前言  


        自從民國八十三年(1994)第一次大學推甄,國文作文推出縮寫豐子愷的〈車廂社會〉以後,臺灣的考試作文也開始步入新題型的階段。不過,若是與大陸高考(大學聯考)的命題革新發展比較,臺灣顯然落後了一大截,因為一九七八年大陸高考就拋棄傳統命題的方式,陸續推出文章縮寫、擴寫、改寫等供料題型。由此看來,臺灣的作文考試題型發展,至少落後大陸十六年。


        臺灣從第一次大學推甄的「文章縮寫」之後,逐年推出了「文章擴寫」(1995)「閱讀寫作」(1996)、「閱讀寫作與文章欣賞」(1997)、「閱讀寫作與評論作文」(1998)、「短文寫作與情境作文」(1999)、「文章賞析與情境作文」(2000)、「供料作文──快與慢」(2001)、「情境作文──老人」(2002)、「供料作文──香米碑」(2003)、「看圖作文──老人與青蛙」(2004)、「材料判讀──穴烏」(2005)、「情境作文──雨季的故事」(2006),每年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題型出現。檢視這十三年的大學學測或指考的作文題目,其中有四年是情境作文,可見在未來的考試中,情境作文是重要的出題方向。


 


何謂「情境作文」


        什麼是「情境作文」?簡單的說,情境作文是教師引導學生先設身處地,然後寫出自己的感受的寫作過程。換句話說,「情境作文」是教師為達到寫作教學的目的,運用情境教學的技巧,依據教材創設與教學內容形象相似的具體場景為主體或具有豐富感情的氛圍,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達到最佳寫作效果的學習過程。


        所謂「情境」依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具體場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心理學家認為「具體可感」是情境的特質。例如臺灣經歷九二一大地震,中部地區災民和南部地區居民的經驗就不相同;九二一大地震過後,只要再發生有感地震,中部地區災民會奪門而出,南部地區大部分居民會在屋裡看著家具搖晃,對於是否要跑出屋外,可能會猶豫一陣子。中部和南部的民眾對地震反應不一,是因為地震的「情境」激發人們的某種感情,有特定的作用,災民有損失生命財產的慘痛經驗,所以反應比較激烈;至於非災區的居民,認為那是自然界正常的「能力釋放」,不必大驚小怪。因此,假如讓災區和非災區的學生來寫「九二一」地震的情境,寫出來的作品的深刻性必定有差別。不過,若是以情境作文的要領來指導,非災區的學生也能寫出身臨其境的感受。


 


情境寫作的作用


        以情境教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寫作,對於提升學生寫作的興趣與作文的水準,可以達到哪些具體呢?依據韋志成的研究[1],他認為有以下三點作用:


         1.「作文教學情境能給學生材料來源,解決學生作文的『無米之炊』」。在情境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充分的引導、提示,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身臨其境、注入情感,學生寫作時就能夠信手拈來,言之有物。


         2.「作文教學情境能增強學生的感受與體驗,提高學生表達情意的能力。」儘管情境有真實情境與模擬情境,但教學情境就不分真實與模擬了,學生在老師的暗示與引導之下,能夠體驗喜、怒、哀、樂等情緒,充實學生的感情與感受,下筆時就不會枯燥無味‧「語貧詞窮。


         3.「作文教學情境能培養學生在一種應急狀態中的靈活應變能力。」教師在引導教學情境時,最常用的是以隨機提問來刺激學生的思維、聯想、想像,以及強烈的發表欲望。教師隨機提問,學生應變回答,是利用語言描繪情境,也是情境教學的生動技巧之一。在師問生答之間,學生能將思維快速發散,順應變通。


        除了韋志成上面三點看法之外,情境教學還有如下的作用:


         4.作文教學情境能整合學童與情境有關的舊經驗與知識的、智慧的、情感的、語文的能力的作用,有利於學童對寫作知識的建構當學童一次又一次的對客觀現實情境,有了美好的情感體驗,隨著這種體驗的不斷深化,必能促進兒童在文章中流露豐沛的情感。


         5. 作文教學情境特別強調情境對於兒童潛移默化的薰陶或陶冶作用,兒童在情境中感受到美,進而以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抒發美的感受孩子的童年獲得這種美的享受,會強化對生活環境的關心與熱愛,影響未來身心的發展。


 


情境作文教學方式


        情境教學的重點在於激發學生對於具體情境的認知與情感,強調從觀察入手,從內容入門,使學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進而文情並茂。因此,情境教學必須揚棄傳統的注入式、機械式的訓練,建立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常用的情境教學方法有如下數種:


.語表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讓情景再現


        這是由老師主導的最基本的情境教學法,老師用語言精準的對情境具體描繪,使學生感受到彷彿看到了畫面。接著,要讓學生注意什麼、感受什麼、聯想什麼,以及觀察以後要怎麼表達, 都要由 老師提示,每一個提示,就是一次刺激,一次啟發。


.實體情境,實地觀察,以生活展現情境


        兒童年紀小,生活環境單純,生活體驗不多,所以盡量選擇與兒童生活有關的情境來教學,例如學校、公園、市場;或是兒童熟悉的環境,博物館、休閒農場、遊樂區等等。教師要以「整體」→「局部」→「細節」的順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並在觀察中要啟發想像。


.模擬情境,展開聯想與想像,使情境豐富而逼真


       模擬情境的方式,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虛擬背景,以實物演示情境


        背景可以用語言描繪,也可以用音樂或圖畫代替,但部分景物可以用標本或實物演示。例如描寫下雨,可以用錄音的嘩啦嘩啦雨聲(音樂)襯托,老師撐一把雨傘(實物)來引導,這種虛實並用的引導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2.虛擬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


        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想像的文章,無法以實物演示,可以用簡易的粉筆畫、剪貼畫,或是事先準備好的掛圖、電腦影音作品來創設情境的氛圍,引導學生想像、思考。


         3.虛擬情境,以音樂渲染入意境


        每一首樂曲的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音樂家在作曲時都融入了個人的情感。南一國語第十一冊第七課「彼得與狼」,就是敘述一首冒險故事的樂曲,作曲家普羅高非夫,選用了七稱不同的樂器,描摩劇中的角色。以「彼得與狼」為例,兒童可以透過聆聽這首曲子,激發想像力,寫出「彼得與狼」的童話故事。


.角色扮以表演體會情境,加深體驗


    無論是實體情境、模擬情境、語表情境,或是想像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用心感動,那是主觀的感情流露;若能讓兒童扮演情境中他人的角色,客觀的體驗他人的喜、怒、哀、樂,寫作的資料會更豐富。角色扮演時,必須引導兒童跳開本來的「我」,以別人的角度去揣摩、感受情境。


 


結語


        關於情境作文的研究,早在一九七八年,中國江蘇省特級教師李吉林就發表了研究成果,掀起了研究的浪潮。臺灣遲至一九九九年大學學測出了「短文寫作與情境作文」題目之後,才受到矚目,但對於什麼是情境作文卻一知半解,更遑論怎麼指導學生寫作了。


        臺灣的國民教育,在教改團體「減少學生壓力」的主導下,九年一貫課程各科教材,明顯的淺化、簡化,也直接弱化了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成就,其中最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低落,更令人憂心。在學生語文能力一時無法提升的情況之下,注重情境作文教學,將是增進學生作文內容充實、文筆細緻的有效教學方法。








[1] 韋志成,語文教育學家,武漢教育學院教授,參閱韋志成編著《語文教學情境論》(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114),頁181-1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