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遊賞朱銘美術館() 


             人間系列──太極廣場


                  文.攝影 黃瑞田


                ◎第11次上精選◎

   2012/9/27



 200641(週六)下午,國美術館中央廳舉行「朱銘──太極雕塑展」開幕式時,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對於朱銘的雕塑藝術做了以下評論:「朱銘在雕塑藝術上取材現實,參悟生活,收攬自然神韻,吸納造化之氣,創造出深含東方文化內涵而又獨具個性面貌的雕塑風格,在雕塑藝術的當代傳承與開拓上堪稱重量級的楷模。」 范迪安這段談話,無疑是對朱銘的藝術成就做了歷史定位。



「太極拱門」是由兩人對招的太極推手演化而來,將雙手連接起來,一氣相通,合為一體,作品整體有如蘊藏氣韻於其中,左方傳送至右方,右方再回送至左方,如此反反覆覆,傳達生生不息的概念,永恆而連綿無盡。



太極拳的「單鞭下勢」一個下沈的姿勢,學運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單鞭下式」是第二十七式,「單鞭下勢」為太極拳招式最低的一個式子,,乃取沉身閃避敵之攻擊,蓄勢待發,進而起身攻擊;下一個動作是高姿態的「金雞獨立」。



「太極」是朱銘雕塑語言成熟和藝術風格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當「太極」出現在他的斧鋸之下,很快便引起了國際藝壇的關注。






朱銘從學習太極到雕塑太極,隨著對太極招式熟練程度的不斷提高,對太極精神理解的不斷加深,斧鋸下的形象源源不斷,創作時也覺得遊刃有餘,完全可以「縱手放意」,達到渾然忘我的境地。





朱銘曾追隨台灣老一輩雕塑大師楊英風習藝,為增強體質,他接受楊英風的建議開始學習太極拳。太極拳的練習與對太極精神的領悟,化為他雕塑的新主題也是個性的主題。
 




在「太極系列」的創作探索中,朱銘經歷了從有形到無形的千雕萬鑿,他作品材質上樟木或青銅的古色古香,把人帶入到寧靜而悠遠的哲學境界。


朱銘「太極」的題材創作源於他的生活經歷,也是一種對生命運動的體驗與對生命意象的捕捉。




朱銘的雕塑既深深地植根于台灣鄉土文化,同時在表現形式上又很大程度或間接地借鑒了西方現代藝術,走的是一條中西內在融合的道路。



回顧朱銘的藝術歷程,從學徒生涯到藝術轉折,從鄉土寄情到太極澄懷,從人間溢彩到自然妙造,貫穿著鍥而不捨的從藝精神。他將藝術比作修行,從而表現出道在自然、心源為歸的藝術境界。



在太極廣場中戶外展覽中,遊客將感受到一個個太極形象踱步雲手、從容閒定的身影和深深吐納的氣息。



        TIEN是詩人節(端午節)那天下午到達朱銘美術館,參觀完太極廣場,走到「綠方塊茶屋」,巧遇老友詩人向陽,他應邀在「詩人節『愛的人生.美的吟詠』」活動中吟詩,他賞析及朗誦了自己的詩作,包括〈我有一個夢〉、〈咬舌詩〉、〈世界恬靜落來的時〉,以及被收入幼稚園教材、國中、高中課本的〈阿爹的飯包〉,獲得滿堂彩。



來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 蔡孟珍 教授,是崑曲專家,她除了介紹崑曲之外,還現場唱作俱佳的演唱〈遊園〉及〈尋夢〉兩個曲目,讓與會遊客如醉如痴」,大飽耳福。


                  


        TIEN於三十年前(1982),曾經榮獲時報文學獎小說推薦獎,這個大獎的獎座是朱銘的雕塑作品〈創造者〉。這個獎座的材質是青銅,連同基座高66.5公分9.5公斤。當我要從已故中國時報董事長 余紀忠 先生手中接過這個獎座時, 余 先生笑著對我說:「很重喔,要用力,才不會砸到腳!」根據當時的中國時報副刊主編 高信疆 先生說,平均每個獎座的製作費八千元,著作權費一萬元。其實,這個獎座對TIEN來說,不是獎座,而是無價的藝術品,將成為傳家之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瑞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